这一话作者又骗我们去学画画了。

译为原翻注释内容,注为码字的加注内容。

第五十八话:巧遇莱金中尉

滞留在西伯利亚的第四年,即昭和23年(年)5月的某一天,我收工回营经过大门口的时候,瞥见一名苏军军官从主楼方向走了过来。

虽然他军帽帽檐压得很低看不清脸,但他穿着长外套的身形我总觉得好像在哪儿见过。等他走近我再仔细一看,这不就是莱金中尉嘛。

于是我向他打招呼:“莱金中尉!”

对方闻声抬头也回应道:“是斋藤啊!”

说着他还向我伸出了手。

自从盐厂一别已经一年没见了。

莱金中尉正如前文所述是为从属于政治部的军官(注①),他之前还让我给苏联针对劳动营刊发的日本报纸画过漫画。结果因为我跳过日军内部办事的规矩(应该先给日军的负责人过目,取得同意后才能转交),为此挨了某个下士官的打从而引出一串事故来。

这张著名的苏联军官带头冲锋照片中的人是叶廖缅科,他是苏军第18集团军第4步兵师第团中尉政委

不过因祸得福,自那以后我和莱金中尉逐渐熟络起来了。

中尉领我到了劳动营背面,在那里可以一览无余地俯瞰安加拉河。随便找了颗大松树,他就一屁股坐到树根上。接着拿出帕匹罗斯(带过滤嘴的香烟)分了我支后,便自己点上吸了起来。

“真没想到斋藤你还在这儿啊,在制盐厂劳动营关闭时,我以为你已经回国去了呢。”

我不禁好奇,于是向他询问那次体检的标准,是不是只有体质在两、三级及以下的才能放回去?

他回答的确是这样没错,但我的体质好像应该也能算在两、三级里面。

也不知道是他记错了,还是有什么人在里面搞鬼(注②),反正真相已经没法弄清楚了,总之我依旧被扣留在这个鬼地方。

木内信夫作品——《采石场》

我和中尉聊了离开制盐厂后我被带到塞尔扬卡(采石场所在地),后来又被转到现在这个劳动营的过程。因为我们交流的时候靠的是能听懂的只言片语外加肢体辅助,所以对对方说得话都是半懂不懂的。

过了没多久,中尉用长靴踩灭烟头后抬头严肃地对我说:“斋藤。”

不知为何我心中突然感觉不安起来。

这不安的原因是我听说,各处劳动营里都会专门劝说几个日本兵留在苏联,虽然据说不是强制挽留,但似乎已经有人自愿留下了。

莫非中尉也要对我说:“斋藤,你也考虑留下吧?”

一想到这,我心中莫名地慌张起来。

苏军政委在决定战俘去留上的权力比主官还大

万一中尉真的开口问的话,即使我拒绝,可他们接下来会怎么处理我呢?而且中尉为什么要主动开口挽留我呢……

幸运的是,和我担心的正好相反。

中尉接下来说道:“这所劳动营用不了多久就会关闭了,会和市区内的第1劳动营合并。那时候也会安排一批人回国,这次我肯定想办法把你安排进去。”

我一听这话,高兴地不知道该怎么感谢莱金中尉怎么好了,情不自禁地就握住中尉的手反复念叨:“斯巴西巴(谢谢)!”

刚才那担心完全是多余的,当时我高兴地想往天上蹦。

从离开满洲我就一直盼望着能回国,这次终于能从政治部军官莱金中尉的口中获得这份承诺了。

虽然苏联方面有很多谎言,但这句却绝对不是信口开河。

日军战俘

我虽然对莱金中尉的话深信不疑,但还是追问了句这个“近期”到底是啥时候?

他回答说6月份。

这么说就是下个月咯,离回国只剩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了。虽然我还是有些担心下个月到底能不能回国,但依旧高兴地热泪盈眶。

我把中尉一路送到大门口,到了门口他对门卫下士官吩咐了几句,我是一点也没听懂。

出门的时候中尉把他的烟送给了我。

“达斯维达尼亚(再见)。”

中尉挥了挥手算是与我告别了,我目送这位爱穿长外套的矮个子中尉离去,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坡道下面。

我本来以为去第1劳动营的时候还能再见到莱金中尉,但没想到这就是我们的最后一次会面了。

虽然制盐厂劳动营里有些人把莱金中尉称作“霉菌中尉”对他非常厌恶,但他对我始终心存善意,他也是我西伯利亚相关回忆中的重要一人。

二战中希特勒下令对苏联政委格杀勿论

注①:政治部军官既是我们熟悉的政委。

运气真不错,写这篇时刚好找到了一篇关于苏军政治部历史的详细文章,可惜把这篇弄完的第二天,码字的想再去看看那篇文章,结果那篇文章就已经加密了。

幸好,重要内容都摘抄下来了,大家就一起来看看苏联军队政治部的过往吧。

年苏俄内战全面爆发,当时由于红军缺乏统一指挥,加之许多军官对新生的苏维埃不忠诚,使得战局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很不利。

为了扭转战局掌控军队,于是苏维埃将大量布尔什维克党员作为政治委员,派驻到了前线军队中去,其中就包括了斯大林。这些忠诚的党员在军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,保证了布尔什维克党对军队的掌控,使得红军士气大增常见的溃退现象得到成功遏制,为苏俄赢得内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
由于政治委员有目共睹的表现,因此苏联在内战中大力建设政治委员制度。

列宁一手缔造军队的政治委员制度,后来苏联主要三任最高领导人出身都是军队政治委员

顺带一提,苏军政治部第一任一把手是康斯坦丁·康斯坦丁诺维奇·尤列涅夫,这位苏俄早期重要领导人,码字的居然找不到他的照片和简历,可从点滴资料中不难发现他级别非常高。

尤其是在军中,他先后担任过陆海军人民委员部部务委员,东方面军和西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,他曾经对托洛茨基在红军兵败华沙中的责任,提出过非常严厉的批评。

他是得罪了列宁还是斯大林?被抹消地这么彻底?

年10月,革命军事委员会规定在连级建立政治指导员制度。派驻连队的政治指导员受政治委员直接领导,独立于军队体制之外。从此,布尔什维克在所有部队(舰队)、兵团、机关以及军事院校中,都设立了政治委员和政治部。

年,俄共(布)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治机关的等级,明确了政治部的层级。规定师政治处相当于区委,集团军政治处相当于省委,方面军政治部相当于州委,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相当于党中央的一个部。

苏军政委标识

年11月20日,苏联正式给予军中政治工作者军衔,时任红军政治部主任加马尔尼克被授予一级集团军政委级(相当于大将),他手下15名政治工作者被授予二级集团军政委级(相当于上将)。

大清洗中工农红军政治部成为了重灾区。

作为政治委员起家的斯大林,对自个的老家工农红军政治部进行恐怖地清洗。除加马尔尼克自杀外,他的接替者彼得·斯米尔诺夫,以及与他一起被授予军衔的15名政治工作者全部死于非命。

这一时期苏军中的政治委员制度已经名存实亡,政治部降格成了没有实权的军队思想教育部门。

然而随着卫国战争爆发,前线苏军士气低落常常一触即溃。面对危局,斯大林不得不在年7月6日恢复了政治委员制度。在卫国战争期间,斯大林常常派出政治委员去各个级别的部队中督战,这些政治委员中就包括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。

以政治委员起家的斯大林,实质上曾经废除了该制度。

政治部自诞生后就一直伴随着苏联,直到它解体的那一天。

苏军政治部名称演化简史:

年4月9日,军事人民委员部全俄政治委员局成立;

年9月全俄政治委员局成为新成立的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直属机构,也译为全俄军事委员局、革命军事委员会全俄执行局;

年4月18日,改为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处;

年5月15日,改称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,政治部从此定型。虽然其后名称有改变,但负责的工作基本没有变化;

年3月,根据年俄共(布)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,改名为工农红军政治部;

年12月30日,分为工农红军政治部和工农红海军政治部;

年7月,两部更名为工农红军总政治宣传部和工农红海军总政治宣传部,政治部名存实亡;

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(右)

年7月16日,根据“改组政治宣传机构和在工农红军中实行军事委员制度“的决议,政治委员(军事委员会委员)制度再次恢复,政治部也更名为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和工农红海军总政治部;

年2月25日,更名为为苏联武装力量总政治部和苏联海军总政治部。

年4月,两部合并为苏联陆海军总政治部,这个名字是苏军政治部使用得最久的一个名字。

年3月,更名为苏联陆海总军事政治部。

年12月随着苏联解体,该部门撤销。

就这样,诞生了苏联几任主要领导人的军队政治部,随着苏联一起成为了历史。

注②:作者为啥没能成为伊尔库克第12劳动营关闭时回国人员,这个下一话具体分析下。

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,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。

谢谢大家的支持。

对本文感兴趣的话,请继续欣赏前作鬼子兵的西伯利亚生涯——第五十七话:《宝石花》。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baoshihuaa.com/bshzy/12339.html